蓋茨的手機只設了兩個快速撥號,一個是他家的號碼,另一個就是巴菲特的。
寫在前面:
一個是科技行業(yè)的書呆子,一個是連E-mail都不會用的傳統(tǒng)行業(yè)投資人,但對世界運行規(guī)律同樣的好奇,成就了一段超過26年的友誼。蓋茨說:“每當我需要建議時,我就會問自己‘換作沃倫會怎么做?’這樣思考總能讓我找出最好的答案。”
遇見巴菲特之前,蓋茨只能算是“卓越”,經(jīng)巴菲特點撥之后,則堪稱“偉大”。那么,在尷尬的會面之后,巴菲特如何贏得了蓋茨崇拜?蓋茨到底從巴菲特身上學到了什么?今天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們答案。(本文摘編自比爾·蓋茨為《跳著踢踏舞去上班》所寫書評。)
在萬眾期待中,卡蘿爾·盧米斯關于巴菲特的書終于要問世了,我對此的興奮之情絕對是不言而喻的。
在漫長的40多年中,《財富》雜志一直不遺余力地關注巴菲特,并發(fā)表了多篇關于他的深度報道。《跳著踢踏舞去上班》一書異常巧妙地將這些很有價值的文章集結成冊,而且這項工作由巴菲特最親密的朋友卡蘿爾·盧米斯親自操刀。在這些文章中,有的是盧米斯寫的,有的是《財富》雜志其他資深作家寫的,有的是巴菲特自己寫的,還有一篇是我寫的。
1.對于結識巴菲特,我起初并不太情愿
盡管人們把巴菲特稱作天才,我也沒怎么當回事兒。
對于結識巴菲特,起初我并不太情愿。然而,聊了幾句話后,我立刻發(fā)現(xiàn)這是一位不同凡響的天才,他的智慧和對商業(yè)的洞見絕對可以用石破天驚來形容。從那以后,我開始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汲取其商業(yè)理念的精髓。在這個過程中,我才發(fā)現(xiàn)巴菲特對人生的認識同樣能帶給人無窮的啟發(fā)。
每當有人對我說:“你一定要來見見我的朋友××,他真的是最最聰明的人。”馬上就會激起我的抵觸情緒。大多數(shù)人在見過某個出色的人之后,都會很快下結論說,此人是如何的非同凡響。這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想結識出眾的人物。然而,結果往往是,人們常常高估對方的優(yōu)點和成就。因此,盡管人們把巴菲特稱作天才,我也沒怎么當回事兒。
事實上,1991年7月5日,在我母親勸我從工作中抽身一天去見見巴菲特時,我心里打了幾百個大問號。跟一個只懂買股票的人待上一整天?特別是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時候,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到達以后,我和巴菲特討論起在零售商廣告刊登量下降的情況下,報業(yè)將如何轉變。接著他就開始問我關于IBM的問題:“如果你白手起家建立IBM,如何讓這家公司獨樹一幟?IBM業(yè)務的成長點在哪兒?你又會做何種準備?”
他的問題頗有見地,還給我講了幾個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我從未那般享受過學習,也從未遇見過商業(yè)思路如此清晰的人。第一次見面那天,他還給我推薦了他自己也在做的分析力測試,非常有趣。首先,他會選擇一個年份,比如1970年,查看當時10家總市值最高的公司。然后前進到1990年,看看20年后這些公司發(fā)展得如何。他對這個測試的熱情感染了我。
我食言了,在那兒待了一整天,在他上車和朋友離開之前,還答應巴菲特飛到內(nèi)布拉斯加跟他一起看球賽。
2.出乎意料,我們彼此相當坦誠
我們彼此相當坦誠,從未把對方當作競爭對手。
和巴菲特在一起時,你能明顯地感受到他對工作的熱愛。他向你講解問題時,從不會顯出“嗨,我是這方面的行家,我一定讓你刮目相看”的樣子,而更像是“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事實上很簡單。我這就解釋給你聽,你會意識到這簡直就是個傻問題,而我卻花了那么久才搞明白”。他的分享,充滿了幽默,讓整個問題如春風化雨般迎刃而解,好似問題看起來就是那么簡單。
和巴菲特在一起最有趣的事就是,當我們和其他人接收一樣的信息時,他總能迸發(fā)新意,這種新意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很卓著的創(chuàng)見。我們都會用新的觀點來改造自己的公司。
我和巴菲特時不時地會在數(shù)學方面斗智。有一次,他先選了一個骰子,然后我用了好長時間決定從剩下的三個中選擇哪一個。每個骰子上的數(shù)字都要慎重選擇,它們是非傳遞性的,四個骰子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被其他的打敗:骰子A可能打敗骰子B,骰子B可能打敗骰子C,骰子C可能打敗骰子D,骰子D可能打敗骰子A。這意味著,第一個選擇骰子的人沒有勝算,只有第二個選擇的才能贏。這跟我們的直覺是相反的,就像商業(yè)世界中的很多事情一樣。
3.巴菲特是一個按照習慣過活的生物
巴菲特投資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機會已相當成熟,他才會揮起手中的棒球棒。
巴菲特對于數(shù)字的敏感性是極高的,而我也熱愛數(shù)學。不過,數(shù)學好并不能保證你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投資人。巴菲特并不是因為他更善于計算倍率而比其他投資人出色,完全不是這樣的。他也絕不是通過計算小數(shù)點后的第二位數(shù)而取得今天的成績的。巴菲特投資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機會已經(jīng)相當成熟,此時他才會揮起手中的棒球棒。
巴菲特另一個讓我欽佩的習慣是,他的日程表里總不見各種各樣的會議。“拒絕”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巴菲特卻做得很好。他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而且只要是他喜歡的,總是會做得難以置信地好。他喜歡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閱讀,思考。
巴菲特是一個按照習慣過活的生物。他在奧馬哈長大,也愿意在奧馬哈終老。他有自己固定的朋友圈子,而且他也更喜歡和他們待在一起。他不是個尋找刺激和新鮮事物的人,現(xiàn)在的巴菲特還住在奧馬哈那幢他25歲時買的房子里。他對常規(guī)的堅持也延伸到了他所做的投資決定中。他總是堅守著那些令他舒心的公司。他也很少去美國之外的國度投資。
在某些價值觀方面,巴菲特和我頗有共通之處。我們都為自己生在一個能將自己的技能轉化為財富的時代而感到慶幸。如果生在別的時期,那我們的天賦可能毫無價值。我們都不打算把自己積累的財富揮霍一空,我們想用它為社會帶來福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現(xiàn)在都在為慈善事業(yè)而努力。無論如何,我們的下一代都只能繼承一小部分的財產(chǎn),因為我們都相信,把大筆財富都裝進子女的口袋既無益于他們自己,也無益于社會。
4.希望大家都能逐字逐句地閱讀
我希望所有人逐字逐句地閱讀《跳著踢踏舞去上班》這本書。
《跳著踢踏舞去上班》以一種非常輕松的方式,將巴菲特對于企業(yè)和投資的思考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書中的故事大致是以年代為線索而串聯(lián)起來的。我相信,任何逐字逐句閱讀完本書的人,都會有兩種反應:
第一,在漫長的職業(yè)生涯中,巴菲特難以置信地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洞察力和投資原則;
第二,他對商業(yè)和企業(yè)的分析和思考直到如今都是無與倫比的。
直到今天,我仍然堅持認為,在我認識的人當中,能將商業(yè)看得如此通透的人,除了巴菲特,絕無二人。
顯然,對于我們這些讀者而言,卡蘿爾·盧米斯為我們送上了一份豐厚的大禮。她不但在煙波浩淼的資料中將這些文章搜集起來,而且還對其中非常重要的文章添加了引人深思的說明文字。巴菲特商業(yè)生涯的各種言論,以卡蘿爾·盧米斯本人為代表的極具天賦的觀察家的言論,透過這些文字中閃爍的思維弧光,我們能夠一覽這位商界領袖和大慈善家的意識深處,這絕對是一件很有收獲、值得花時間去做的事情。
我希望所有人,包括那些自認為已經(jīng)很了解巴菲特的人,都應該逐字逐句地閱讀一下這本書。不論如何,我知道,我自己是一定會這么做的。
本文摘自湛廬文化出品《跳著踢踏舞去上班》。
營銷編輯:賈志甜 新媒體編輯:Lily